沙盘游戏治疗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所使用的一个技术,一个方法,但真正的起源,却和心理咨询关系不大,而是来自于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的观察。
一百多年前(1911年),有个叫威尔斯的小说家,他和今天的自由职业者差不多,就是每天跟家里码字儿写书稿挣钱。这个威尔斯有两个年纪相仿的儿子,也就是现在咱们常说的熊孩子。俩熊孩子在家能干嘛玩儿呢?古今熊娃都一样,答案无非是——拆家。
这俩每天最喜欢的就是把抽屉里各种物件铺一地板,然后俩人开始过家家:什么打仗啊盖城堡啊杀妖魔救公主啊无一不足。
这要是换个爹,可能不是无视就是怒吼了。但威尔斯不一样,人家是个小说家呀,小说家的特质就是热衷于观察生活并描写下来。所以他经常默默观察愉快玩耍的俩娃,并把他们的游戏记录了下来,出了一本书,叫做《地板游戏》。
这本书,就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前身。
后来,这本书被一位英国医生玛格丽特·洛温菲尔德看到了,她据此在1939年创立了“世界技法”,作为一种非言语沟通的方法被应用在儿童心理治疗当中。原因很简单,作为治疗儿童神经症的大夫,玛格丽特发现和孩子沟通有时候挺困难。毕竟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有限,很多时候难免鸡同鸭讲。这个借助道具的方式很有效地弥补了这个不足。
“世界技法”听着是不是挺高大上的?其实和世界没什么关系,指的就是孩子们利用小道具小玩具创造的自己认知中的环境,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“过家家”。当然,如果我是玛格丽特,我也会起名叫“世界技法”而不是“过家家技法”,毕竟听起来高大上很多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真正将沙盘游戏治疗这一概念确立的是瑞士荣格心理分析师朵拉·卡尔夫,她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她命名为“沙盘游戏”的治疗方法。至此,沙盘游戏疗法协会聚焦于此疗法,即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来探究人的心灵。
概况一下:沙盘游戏治疗是被一个观察儿子游戏的父亲先发现,后被一位儿科医生尝试应用到诊疗中,最后被一位心理咨询师确立的一个心理疗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