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作中,我觉得结合智障学生的特点,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,去帮助智障学生正确认识自我,提高自我保护、自我调节、自我控制的能力:
1、利用好主题班会活动课。
班队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,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。为了帮助智障学生能正确地认识、评价自己和别人,可以设计一些主题班会:比如对培智高年级,可以这样设计:要求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卡片上写上一、二句描述自己特点的话,但不能出现自己的名字。要求程度较差的学生在卡片上写自己爱吃的东西或最喜欢做的事情。卡片收齐后,老师把这些卡片发给大家,请大家根据卡片上的自我介绍,猜猜卡片上的同学是谁,猜中以后,还要介绍这个同学的优点,同时指出他的不足,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希望。通过相互的评价,进一步了解自己,增进友谊,增强自信心。
2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
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,是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,是开启心灵的钥匙。
智障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。在教学活动中,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,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。如通过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,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,培养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。
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,是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,是开启心灵的钥匙。如学生通过玩 “过家家”、“超市”、“儿童医院”等角色游戏,培养了智障学生之间的友谊,发展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,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。
在生活活动中,通过洗手、穿衣、做值日、整理衣物等活动,不仅培养了智障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,而且也培养了智障学生住校的独立生活能力,增强他们的自信心。
3、开展个别心理辅导
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,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,以活动为基本方式,引发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,从而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,达到形成和改善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。如智障学生感受爱、接受爱的情绪体验,在和同伴、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,对尊重、合作、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;有初步的真、善、美的感受能力,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;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,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总的来说,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,若想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,严格意义上,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,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,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,又是必要和有效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