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训练(mental trainlng)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。采用专门仪器和手段,具体改变人的某种心理状态,以达到最适宜强度、最佳状态的过程。最早出现在病理治疗领域,后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。1932年德国病理学家J.H_舒尔茨开创自主训练,即通过催眠性言语暗示、肢体松弛方法等对自身本体状态进行自我约束的调整练习,改变本体生理、心理状态,达到自我控制、自我调节。取得心身双修的效果。
心理训练与心理咨询有何区别
1、心理咨询最初是由一群精神科医生创立的,知识基础来源于医学,操作模式来源于医疗模式。心理训练的知识基础来源于心理学,操作模式接近于体育。
2、由于这两个不同的理论出发点,前者着眼于提高普通人的心理机能,使其变得更强大,更具有竞争力,后者只着眼于将“低常”的人提升到“正常”的水平。
举个例子,杨利伟等宇航员都接受过心理训练,其效果并非是治疗他们的什么“心理疾病“,而是让他们的心理素质比普通人更强大,以便适应宇航这种尖端工作。
3、尽管发展到今天,心理咨询业者很多已经不具备医学背景,但作为一项工作,它一直保留着医学模式的框架。心理咨询业者总是将人们的心理问题归结于“心理疾病”,将有心理问题的人视为“病人”,并试图加以“治疗”。而心理训练的前提是将人视为正常人,将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某些心理机能不足,训练目标是强化人的各项心理机能。
4、既然心理咨询是要“治病”,那么其服务对象只能是整个人群中的一小部分,并且只是在这些人一生中的短暂时期提供服务。而心理训练则服务于所有人的一生,因为人的心理机能永远会在特定情况下发生衰退,比如在患病或者疲劳时意志力会下降,进入老年记忆力下降等,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改善。
5、人们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,那就是体验到强烈的负面情绪。但是对抑郁、焦虑、恐惧这些负面情绪的价值,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完全不同。前者认为这就是它要解决的问题,必须采用各种方式让人们消除这些负面情绪。而后者认为这是一个人开始人格整合,进而在心灵上得到升华的契机。
仅此而言,心理训练是在作让人们如何“痛定思痛”的工作。心理训练工作者很象是宗教工作者。尽管传教士向所有的人都宣传教义,但主要是去度化那些正处在痛苦中的人,而不是把精力放在那些正洋洋得意的人身上。
6、心理咨询尽管有五花八门的流派,但总是逃脱不了“话疗”的色彩,以谈话为主要手段。而语言主要是作用于抽象思维,通过抽象思维的改变间接影响其它心理机能,远远不及直接作用于那些心理机能来得有效。心理咨询进行到一定阶段,咨询师往往会对当事人说:“你需要改变自己,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解决问题”。从这句话里我们能够看到心理咨询的边界。是的,当事人肯定需要改变自己,但不用咨询师来说,他自己都知道。
心理训练不是用语言去提醒人们要改变自己,而是用实际操作帮助人们改变自己。
7、由于无法摆脱医疗模式的影响,心理咨询不管什么门派,主要是在一间咨询室里,由咨询师一对一地进行,这就决定了它的服务环境十分单调,对人们各种心理机能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。
心理训练可以在任何情境下进行——教室、操场、专门修建的场所或者公共场所、甚至名山大川、旅游景点;既可以通过阅读、找咨询师面对面这种方式进行,也可以通过在线自助心理训练的形式进行。前者“关门”,后者“开门”。心理训练尤其强调要在当事人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进行,因为人在那样的环境里,自我会暴露得更多。
8、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各种提高心理机能、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——人文教育、道德修养、宗教修练、音乐、美术、体育、民俗、书法、武术,乃至各种健康的娱乐休闲。五花八门,形形色色,博大精深。心理咨询业者由于要强调自己的专业背景,总是试图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这些传统人格陶冶方式区别开来,试图另起炉灶,结果便是脱离现实。
而心理训练则承认所有上述方法的效果,只是要运用心理学知识,对它们进行总结和提高,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。从这个抽象意义上来讲,心理咨询也是“关门”的,心理咨询师总戴着厚厚的面纱,做一些在公众看来很神秘的事。而心理训练则是“开门”的,要对整个人类文化成果打开大门,把基础建立在整个人类文明之上。当他们在工作时,你会觉得他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