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进行团体辅导课程的教学组织时,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:
1.坚持以教师为主导,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
(1)以教师为主导 指的是团体辅导课程应该由教师控制节奏、控制进程、控制场面,由教师进行引导,而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挥和引导。以教师为主导是团体辅导课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,也是教师发挥其作用的保证。
(2)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并不意味着团体辅导课程应该以教师为中心。团体辅导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学生,授课目标也集中在学生的身上,因此团体辅导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。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在选择活动或游戏时应该考虑学生的需要,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,教师在课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反应和感受、应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、应该让学生在课程得到成长的机会,教师在课后应该以学生的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核心等。
2.教师应该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
在团体辅导课程中,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。而师生间互动的质量取决于教师是否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。在我们看来,如果教师在课程中(尤其是在营造课程氛围时)没有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,那么他们对于课程将没有大的激情,而学生们的感觉是灵敏的,教师没有投入感情、没有激情的话,他们同样也不会投入自己的感情,不会进入课程的情境中。如果师生双方都没有投入感情,那么课程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,最多就达到前文提及的认识层面。在实例中,如果学生觉得教师没有投入感情,没有与她们一切痛苦或者快乐,那么她们就会觉得教师是在摆弄她们,是在看戏。这样的话肯定就没有人肯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,不但课程达不到效果而且可能给师生关系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。
3.营造课程氛围应该特别谨慎
在团体辅导课程中,营造活动氛围应该注意几点:
(1)课程氛围应该服务于特定的活动或游戏,使用符合实际的方法,不能随意营造 教师在营造课程氛围前应该对是否有必要营造氛围,应该营造什么样的氛围,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营造,如何控制课程氛围等问题进行深思熟虑。在营造课程氛围时,还应该注意方法的可行性,教师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,从学生的立场和学生的实际出发,寻找能够与他们心灵形成共鸣的方法。教师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应,一相情愿地营造所谓的课程氛围,这样不仅不能营造氛围,还有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。一般来说,教师可以在平时进行不断的练习,学习由浅到深地营造氛围的技巧,不能期望一次成功。在实例中,教师是在与学生接触一个学期后,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,营造课程氛围的。在营造这个课程氛围前,教师已经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多次小的尝试,确定了自己能够达到营造氛围的要求。
(2)课程氛围应该合理、可控 教师在营造课程氛围前,应该考虑课程氛围是否合理,会不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等问题。有时候教师即使制造出消极的课程氛围,也应该最终是为积极目标服务的,单纯消极的课程氛围就是不合理的。教师在营造课程氛围后,还应该懂得如何控制和维持课程氛围。与此同时,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们的接受能力,当大部分学生不能接受时应该能够迅速结束课程氛围。在实例中,营造消极氛围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在挫折中体验友谊的宝贵,在挫折中暴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,是为积极目的服务的。
(3)及时消除课程氛围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有些课程中,教师营造的课程氛围可能是消极的,那么在课程快结束时应该消除消极的课程氛围,使它不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。在实例中,课程氛围随着活动环节的展开,经历了由压抑(写遗嘱)到悲伤(读遗嘱),由悲伤到欣慰和希望(接受祝福),由欣慰和希望到感动(互相祝福),由感动到由衷的快乐(获得新生)的过程。在课程结束时,我们发现课程氛围已经由消极逐渐转化成积极了,最后的环节(获得新生)的升华具有决定性作用,将消极的课程氛围一扫而光,并让学生们真的有获得新生的感觉。